2021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辣椒新品种强丰103选育报告
    王学强,李波,米兴旺
    2021(5):1-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01
    [摘要](419) [HTML](0) [PDF 466.18 K](867)
    摘要:
    强丰103是以陇椒类型稳定自交系FQ2D6为母本,以“猪大肠”类型稳定自交系MK59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羊角形辣椒一代杂种。在2018 — 2019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强丰103 2 a 18点(次)均增产,前期平均折合产量30 892.5 kg/hm2,总产量为52 198.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椒3号分别增产6.1%、6.8%。强丰103为鲜食型,中熟,从出苗至门椒成熟117~120 d。植株生长习性直立,生长势强,枝条较硬,株型紧凑。株高70~75 cm,株幅58~60 cm。叶色深绿色,叶形披针形。始花节位9~10节,单株结果数15~20个。果实羊角形,果面皱缩,成熟前绿色,成熟后红色。果实纵径23~25 cm,横径2.8~3.0 cm,果肉厚0.27~0.30 cm,单果重55~58 g。适宜在甘肃的陇东、中部、河西地区春季露地或保护地早春、秋延后越冬种植。
    2  糜子新品系HM10-84-12-3选育报告
    杨文静,姬浩东
    2021(5):3-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02
    [摘要](353) [HTML](0) [PDF 422.36 K](906)
    摘要:
    糜子新品系HM10-84-12-3是从华池县糜子主产区品种群体内选择的自然变异单株,经多年系谱选择选育而成。2015 — 2016年在甘肃省中东部进行糜子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均表现增产,平均折合产量2 737.8 kg/hm2,较对照品种黄二汉增产11.46%。该品系株高102 cm,主茎节数7.5个,穗长27 cm,穗粒重5.51 g,千粒重7.9 g。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病性强、中抗倒伏(雨水较多年份有轻度茎倒伏),落粒轻、中早熟,生育期101 d,稳产性好。适宜在无霜期短、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的北方旱作区种植。
    3  缺铁胁迫下垂丝海棠幼苗响应外源糖处理的生理特性
    石福辉,缐旭林,王秀,耿喜红,唐雯,王延秀
    2021(5):6-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03
    [摘要](360) [HTML](0) [PDF 1.02 M](857)
    摘要:
    以8叶龄垂丝海棠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与蔗糖,研究外源糖对其缺铁胁迫下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垂丝海棠叶片的相对叶绿素(SPAD)含量、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亚铁离子浓度(Fe2+)在 -Fe处理下相比于对照显著下降,在外施葡萄糖和蔗糖后,其含量相比于-Fe处理显著上升,且具有浓度效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脯氨酸(Pro)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处理的Pr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此外,缺铁处理下丙二醛(MDA)相比于对照显著上升,在外施葡萄糖和蔗糖后其升幅显著下降,且存在浓度效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依据主成分得分排序,外源葡萄糖和蔗糖对垂丝海棠缺铁胁迫缓解能力由高到低均为:CK > -Fe+2 > -Fe+4 > -Fe+1 > -Fe+8 > -Fe。研究发现,2 mM的外源葡萄糖和蔗糖均能通过调节渗透物质、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生物膜的稳定性、提高亚铁离子含量以达到缓解缺铁胁迫的效应,且蔗糖处理的缓解效应更好。
    4  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和一草三膜覆盖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管青霞,李城德,王涵琦
    2021(5):15-1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04
    [摘要](379) [HTML](0) [PDF 455.11 K](901)
    摘要: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秸秆+普通膜、小麦秸秆+降解膜、玉米秸秆+普通膜、玉米秸秆+降解膜4种覆盖材料对耕作层土壤温度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马铃薯出苗率均在91%以上,生长期的温度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小麦秸秆+普通膜的5 cm和10 cm地温低于其余3个处理。玉米秸秆+普通膜产量最高,达到55 300.0 kg/hm2;小麦秸秆+普通膜商品率最高,为87.67%。综合分析,小麦秸秆+普通膜是适合当地一草三膜覆盖马铃薯种植的较为理想的覆盖材料。
    5  3种野生百合在榆中地区的引种表现
    杨道兰,尹燕,冯炜弘,牛慧婷,李爱兵,王璐,何潇
    2021(5):19-2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05
    [摘要](327) [HTML](0) [PDF 488.40 K](986)
    摘要:
    在兰州榆中地区对野生兰州百合、大花卷丹、王百合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野生百合品种均能适应榆中地区的环境条件,但生长周期存在差异,为174~226 d。王百合花型大、柱头长、植株高、茎粗、叶多;大花卷丹花型、花形等花性状与王百合相似,但自身结实率较高,采收后产量增长率较高;兰州百合花型小、柱头短、采后母籽个数,但母籽周径小于大花卷丹。可利用各自的优良性状进行新品种选育。
    6  天水市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特点及主要影响因子
    鲁爱军
    2021(5):23-26.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06
    [摘要](326) [HTML](0) [PDF 565.04 K](869)
    摘要:
    2009 — 2013年,通过大田普查和定点系统监测相结合开展天水市小麦条锈病春季发生特点调查,将春季流行划分为始发期、点片期、普发期、暴发期4个阶段。对天水市1990 — 2017年春季条锈病流行气象因素及病情等历史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春季始病日、3月下旬病田率、病叶率、4月上旬至5月中旬降水量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组建了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程度预测模型,回测准确率95.24%,预测准确率100%。
    7  洋葱根腐病在育苗初期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李平
    2021(5):26-2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07
    [摘要](306) [HTML](0) [PDF 525.98 K](936)
    摘要: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洋葱生长初期洋葱根腐病在育苗田间的分布规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洋葱2~3叶1心期洋葱根腐病株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分布受栽培环境的影响较大。建立了洋葱育苗初期洋葱根腐病株的最适抽样模型。
    8  不同生长年限宽叶羌活品质的研究
    谢放,Uwitugabiye Vestine,夏樱霞,张亚军,常黎明
    2021(5):30-3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08
    [摘要](320) [HTML](0) [PDF 584.65 K](885)
    摘要:
    为了评价不同生长年限对人工栽培条件下宽叶羌活生物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对甘肃主产区栽培的宽叶羌活进行调查采样,采挖2年生、3年生宽叶羌活鲜样,分别测定其根鲜重、根干重、主根长、主根粗等4个生物量指标,以及羌活醇、异欧前胡素、挥发油、浸出物、多糖、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等。结果表明,3年生的根鲜重、根干重、主根长及主根粗较2年生均有所增长,且羌活总产量为2年生的2~3倍;3年生宽叶羌活单株有效成分总量大幅增加,主要有效成分相对含量多有下降,品质略差。
    9  不同改良措施对靖远县盐碱地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丁守彦
    2021(5):35-4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09
    [摘要](307) [HTML](0) [PDF 818.96 K](909)
    摘要:
    在靖远县盐碱地土壤上研究了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盐碱地调节剂、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均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总碳源利用率。在0~20 cm土层,随玉米生长期推移,生物有机肥(2 400 kg/hm2基施)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影响较大,秸秆还田(玉米秸秆15 000 kg/hm2还田)对真菌数量影响最显著;在20~40 cm土层,生物有机肥对细菌影响最大,秸秆还田对真菌影响最大。不同土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随玉米生育期推移而降低。0~20 cm土壤微生物培养7 d后对总碳源利用由大到小为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微生物菌剂、盐碱地调节剂、不施肥,AWCD值介于0.22~1.28;20~40 cm土壤微生物培养7 d后对总碳源利用由大到小为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盐碱地调节剂、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不施肥,AWCD值介于0.16~0.96。
    10  大麦杏仁复合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温科,毕文,金学莹
    2021(5):40-4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0
    [摘要](324) [HTML](0) [PDF 804.67 K](895)
    摘要:
    以大麦、杏仁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以现有大麦汁、杏仁露制作工艺为基础,研究了大麦汁和杏仁露的调配参数、稳定性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大麦汁、杏仁露按体积比0.4∶1.0混合后,再将0.5%的蔗糖、1%的植脂末添加于混合液中,以1.2%复配增稠剂(果胶、CMC-Na、黄原胶按质量比4∶1∶0.8)、1.2%复配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单甘酯按质量比3∶1)和0.15%微晶纤维素作为稳定剂,最后添加蔗糖和植脂末(质量比1∶5)混合物调味,制成的大麦杏仁复合饮料感官品质最好。
    11  1-MCP和溶菌酶对西兰花的采后保鲜效果
    李长亮,李翠红,魏丽娟,冯毓琴
    2021(5):45-4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1
    [摘要](307) [HTML](0) [PDF 691.89 K](845)
    摘要:
    针对西兰花采后贮藏过程中花球黄化和霉变的问题,采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溶菌酶,以及1-MCP+溶菌酶复合的方法对西兰花进行保鲜处理,观察了低温贮藏条件下西兰花的感官品质及生理变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提高西兰花的感官品质和总酚含量,抑制叶绿素和Vc的降解,提高SOD 和CAT的活性,其中1-MCP+溶菌酶联合处理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最佳。
    12  采自甘南州的21株野生羊肚菌的分子学鉴定
    杨琴,王三喜,王海峰,冶晓燕
    2021(5):50-5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2
    [摘要](323) [HTML](0) [PDF 751.81 K](905)
    摘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高寒阴湿温差大,土壤肥力高,适宜羊肚菌生长。经对采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野生羊肚菌进行组织分离,获得21份菌丝培养物,并对其采用ITS、ef1-α、rpb1以及rpb2片段联合矩阵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21个供试菌株均属黑色羊肚菌支系,其中19株为三地羊肚菌(Morchella eohespera),2株为羊肚菌属Mel-13,且这2种羊肚菌目前已实现人工栽培。
    13  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李平,戴伟
    2021(5):53-5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3
    [摘要](301) [HTML](0) [PDF 640.71 K](846)
    摘要: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n=3.841 6/D2(1.541 2/x+0.030 6)。
    14  海拔和密度对兰州百合产量的影响
    尚永强,王显灵,吴兴波,杜清国,雒雪莲,吕斐斌
    2021(5):57-6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4
    [摘要](308) [HTML](0) [PDF 728.95 K](901)
    摘要: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和魏岭乡的3个不同海拔梯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兰州百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合出苗率只与海拔高度有关,与种植密度无关;海拔高度与百合的生物学性状呈负相关;种植密度与百合株高和叶片数呈负相关,而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重和种球周径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由效应方程可得,兰州百合最佳种植密度海拔 2 200 m左右的区域为12.90万株/hm2,海拔2 400 m左右的区域为13.51万株/hm2,海拔2 600 m左右的区域为13.77万株/hm2。
    15  施氮量和密度对党参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荣洲,荆彦明,王富胜,汪淑霞,李丽
    2021(5):63-66.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5
    [摘要](363) [HTML](0) [PDF 457.91 K](921)
    摘要: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党参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党参一等品和二等品有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党参一等品和二等品显著增加,施氮量达到120 kg/hm2时一等品和二等品所占比例最高,党参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同一施肥量下,党参一等品和二等品所占比例、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在密度为80万株/hm2时最高。综上,施氮量为120 kg/hm2,密度为80万株/hm2为试区党参栽培最佳肥密组合。
    16  6个藜麦新品系在宁夏海原旱作区的引种评价
    李成虎,马维亮,崔建荣,张继伟,赵鹏善,陈国雄
    2021(5):67-7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6
    [摘要](332) [HTML](0) [PDF 876.85 K](891)
    摘要:
    以藜麦新品种陇藜4号为对照,对6个引进的藜麦新品系在宁夏海原旱作区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藜麦新品系和对照陇藜4号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为110~116 d。株高、穗形、籽粒颜色、千粒重、茎秆易折度等性状在陇藜4号和6个引进的藜麦新品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参试的藜麦新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为3 245.78~7 872.89 kg/hm2,其中以CA4-1折合产量最高,为7 872.89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4号增产9.4%,增产极显著。CA3-1茎秆不易折断,千粒重最高(3.64 g),增产潜力较大。根据海原旱作区的育种目标和生产需求,认为CA3-1和对照品种陇藜4号的综合性状较为优异,具有较好的育种和生产应用前景。
    17  6个菜用型马铃薯品种在麦积区山旱地的引种初报
    霍海霞,海燕,夏文龙,熊毅,张永强
    2021(5):73-7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7
    [摘要](283) [HTML](0) [PDF 593.31 K](970)
    摘要:
    以陇薯6号为对照,在天水市麦积区山旱地对引进的6个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的折合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为27 58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26.1%;天薯11号次之,为26 301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20.2%。商品率以天薯11号最高,为90.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12.9百分点;青薯9号次之,为86.4%,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高9.1百分点。由此可见,青薯9号和天薯11号折合产量高、商品率高,且较晚熟,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天水市麦积区山旱地及其生态类似区推广种植。
    18  10个玉米品种在陇东旱塬区的适应性评价
    赵智慧,郑琪,贺春贵,柳金良
    2021(5):77-8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8
    [摘要](316) [HTML](0) [PDF 728.88 K](886)
    摘要:
    在陇东旱塬区自然条件下,引进10个玉米品种露地种植,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瑞普909和联创825产量分别为13 508.33、13 383.33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2.18%、11.14%,综合性状优良,抗旱性较强,产量较高,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免地膜露地种植;强盛12号和MC703产量分别为12 900.00、12 891.67 kg/hm2,比对照增产7.13%、7.06%,差异显著(P < 0.05),可作为搭配品种在陇东旱塬区露地种植。
    19  灵台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李亚林,杨天育
    2021(5):83-8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19
    [摘要](323) [HTML](0) [PDF 732.06 K](840)
    摘要:
    分析了灵台县小杂粮种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统一规划布局、规范种植技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注重品牌推介等发展建议。
    20  苯氧菌胺研究开发综述
    徐英,高德良,刘定蓉,徐娜娜,朱芹芹,宋化稳,刘钰,庄占兴
    2021(5):87-9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20
    [摘要](345) [HTML](0) [PDF 729.73 K](777)
    摘要:
    苯氧菌胺由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研发成功,1993年在日本获得登记,1999年上市,成为防治稻瘟病的优良杀菌剂。苯氧菌胺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适宜作物为水稻,防治稻瘟病有特效,也用于防治大豆锈病。综述了苯氧菌胺的发现、理化性质、合成路线、分析方法、应用现状、作用机理、抗药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现状,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21  向日葵全膜双垄沟播覆盖二比一空垄栽培技术
    王振锋
    2021(5):92-9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5.021
    [摘要](265) [HTML](0) [PDF 432.04 K](755)
    摘要:
    从播前准备、起垄覆膜、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地区向日葵全膜覆盖二比一空垄立体种植模式高产栽培技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