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1号选育报告
    王娜,岳维云,宋建荣,周喜旺,刘鸿燕,魏志平,赵尚文,安勤生
    2021(7):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01
    [摘要](475) [HTML](0) [PDF 542.49 K](905)
    摘要: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1号是以自育材料11157(TW00-2864/04134)为母本、兰天19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 — 2019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6 3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05%。2019 — 2020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6 004.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8%。该品种株高91.0 cm,穗长7.6 cm,千粒重45.8 g,容重763.0 g/L。经条锈病接种鉴定,中梁41号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总体条锈病抗病性表现优异,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2  高台县饲粮兼用型玉米氮磷钾适宜施量研究
    向茂红,车月英,包国举
    2021(7):4-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02
    [摘要](361) [HTML](0) [PDF 704.31 K](871)
    摘要: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进行了玉米施肥“3414”试验,采用Excel软件回归分析,依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以玉米相对产量50%以下、50%~70%、70%~90%、90%以上为标准,土壤丰缺养分级别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级别,建立了试验区土壤丰缺指标体系,提出了高台县饲粮兼用玉米高、中、低肥力N、P、K配合使用及经济最佳施肥量。
    3  冬小麦返青期地下害虫危害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李平
    2021(7):9-1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03
    [摘要](318) [HTML](0) [PDF 553.50 K](772)
    摘要: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冬小麦返青期枯心苗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抽样方法。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期枯心苗空间分布(即地下害虫危害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种植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冬小麦早春枯心苗最适抽样模型及序贯抽样模型。
    4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彦军,王兴荣,李玥,李永生,李峰,苟作旺,张恺东,祁旭升
    2021(7):14-2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04
    [摘要](377) [HTML](0) [PDF 996.63 K](804)
    摘要:
    为了确定甘肃省沿黄灌区、河西绿洲灌区和陇东雨养农业区的大豆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选用陇中黄601、陇中黄602、陇中黄603、汾豆78等4个大豆品种,在3个不同生态区设置4个氮肥水平和4个种植密度,测量株高、有效分枝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氮肥的增加,大豆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产量呈递增的趋势,综合比较得出不同生态区大豆最佳施氮量均为N 90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折合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会宁县和甘州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6.67 万株/hm2,宁县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9.67 万株/hm2。对3个生态区的大豆产量分析表明,河西绿洲灌区的张掖市甘州区适合种植早熟品种陇中黄601,而沿黄灌区的会宁县和陇东雨养农业区的宁县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陇中黄603。
    5  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成宝,霍琳,温美娟,杨思存
    2021(7):24-3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05
    [摘要](335) [HTML](0) [PDF 999.37 K](805)
    摘要:
    在调查甘肃引黄灌区玉米产量、施肥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基础上,2015年确定60个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40 cm土层土壤样品,研究土壤三相比、紧实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δ值、土壤紧实度、土壤>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中等变异特征。土壤紧实度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增加,土壤三相比δ值、>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有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玉米产量与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δ值和土壤紧实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δ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紧实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4个指标之间均达不到差异显著水平。玉米产量与土壤紧实度、土壤三相比δ值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拟合,与土壤>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来拟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玉米产量最终取决于土壤>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两个关键因素。
    6  咸阳烟区特色优质烟草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杨照
    2021(7):32-3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06
    [摘要](569) [HTML](0) [PDF 703.53 K](868)
    摘要:
    在咸阳烟区对引进的6个优选烟草品种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表现最好的烟草品种是延安1号,成熟度好,抗病性强,经济性状比较均衡,烟叶总产量最高,为2 122.50 kg/hm2;产值也最高,为58 405.8 00元/hm2。CC27成熟度和抗病性相对较强,烟叶总产量较高,为643.35 kg/hm2;产值也最高,为32 464.35元/hm2。云烟100烟叶总产量较低,为260.55 kg/hm2,但其成熟度好,上部叶片较大,中上等烟叶的占比较高,因此产值也较高,为27 137.55元/hm2。建议在咸阳烟区推广种植延安1号,搭配种植CC27、云烟100。
    7  凹凸棒保水剂对马铃薯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刘金菊,吴军霞,魏英,杨震发,冯宜林
    2021(7):37-4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07
    [摘要](324) [HTML](0) [PDF 783.97 K](766)
    摘要:
    以冀张薯12号为指示品种,测定凹凸棒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凹凸棒保水剂施用量为67.5 kg/hm2时,可有效减少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的流失;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可有效减少碱解氮流失。
    8  有机肥施用对耕地重金属的活化作用
    何友翔,王小平
    2021(7):41-4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08
    [摘要](414) [HTML](0) [PDF 503.78 K](820)
    摘要:
    研究了有机肥对某铅锌矿选矿厂周围污染耕地土壤中镉(Cd)、铅(Pb)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系数,施用浓度越高,活化作用越低。种植积累重金属较多的荞麦、白菜并增施有机肥,能明显降低Cd生物活性。施用有机肥会增加土壤中Pb生物有效性,种植低积累蔬菜豆角、黄瓜并增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Pb生物活性。
    9  近30年松嫩沙地土地利用时空动态
    宋春威
    2021(7):45-4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09
    [摘要](326) [HTML](0) [PDF 440.74 K](758)
    摘要:
    以松嫩沙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该区 1990 — 2020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空间格局上,耕地面积最多,2020年耕地总面积达162 309.3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04%;其次为林地,2020年林地总面积 96 431.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7.35%。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看,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共增加了2 337.43 km2,且建设用地的增加大都是由耕地转化而来。
    10  海拔对秋直播当归生长动态及品质的影响
    刘润萍,王兴政,杨薇靖,刘学周
    2021(7):50-5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0
    [摘要](334) [HTML](0) [PDF 789.59 K](803)
    摘要:
    以当归品种岷归1号指示品种,采用1 700、2 210、2 580 m三个海拔梯度进行当归秋季直播,同时以海拔2 210 m的移栽当归为对照, 研究了不同海拔对秋直播当归生长动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直播当归从9月份开始芦头茎粗、单根干重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减小,且在整个生长期间都小于对照移栽当归。1 700、2 210、2 580 m海拔下的秋直播当归抽薹率均为0,1700 m海拔下秋直播当归产量比对照移栽当归增产4.99%, 2 210、2 580 m海拔下秋直播当归分别比对照移栽当归减产2.69%、29.75%。1 700 m海拔下秋直播当归以二、三、四等品为主,占总量的86.67%,2 210、2 580 m海拔下秋直播当归以三、四等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93.33%、100.00%。秋直播当归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2 210、2 580 m海拔下秋直播当归的阿魏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移栽当归显著提高13.0%、5.8%。当归秋直播技术可在海拔1 700~2 210 m区域推广,以海拔1 700 m的秋直播当归根长、芦头茎粗、单根干重、产量、商品等级等指标表现最佳。
    11  9个玉米新品种在垄沟种植模式下的比较试验初报
    穆灵仙
    2021(7):55-5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1
    [摘要](911) [HTML](0) [PDF 636.28 K](1157)
    摘要:
    对9个玉米新品种在垄沟种植模式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崆峒区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以先玉1483最高,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1%;其次是玉源7879,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7%;正大1689排第3,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3%;先玉1321排第4,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4%;富友968排第5,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5%。上述5个玉米品种对大斑病和青枯病综合抗性也较强,可作为崆峒区海拔1 400 m以下区域垄沟种植的主推品种。
    12  播种量与施钾量对兰州百合播种当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何娟,陈军,王建成
    2021(7):59-6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2
    [摘要](358) [HTML](0) [PDF 519.80 K](732)
    摘要: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播种量和施钾量对兰州百合播种当年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兰州百合苗期、现蕾期的株高无显著差异,摘花期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P <0.05);从植株株高的总增加量看,百合植株的生长受播种量与施钾量的影响较大。播种量和施钾量为适中水平(播种量156 000粒/hm2、施钾量150 kg/hm2)时对兰州百合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播种量和施钾量为高水平(播种量204 000粒/hm2、施钾量225 kg/hm2)时对兰州百合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不同处理间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鳞茎鲜重和鳞茎干重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播种量下不同施钾量对兰州百合也有较大影响,在适中播种量(156 000 粒/hm2)与高施钾量水平(225 kg/hm2)条件下,兰州百合植株整体的物质积累量最大,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鳞茎鲜重、鳞茎干重分别为(4.76±0.38)、(2.29±0.33)、(23.63±2.85)、(6.49±0.63) g;随着播种量和施钾量的继续增加,兰州百合植株整体的物质积累量有所降低。
    13  设施油白菜地藜科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李平
    2021(7):63-66.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3
    [摘要](312) [HTML](0) [PDF 461.63 K](748)
    摘要: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法,研究了设施油白菜地苗期藜科杂草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方法,结果表明:设施油白菜地苗期藜科杂草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受栽培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设施栽培环境下油白菜地苗期藜科杂草理论抽样模型。
    14  贮存条件对白牦牛乳硬质干酪质构特性的影响
    刘兴龙,杨洁,赵旺
    2021(7):67-7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4
    [摘要](252) [HTML](0) [PDF 881.06 K](816)
    摘要:
    以白牦牛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存时间和贮存条件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质构性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期白牦牛乳干酪的蛋白质水解程度不断增加,蛋白质网孔结构变化的同时其质构也发生变化。通过对干酪在贮存期内的咀嚼性、粘聚性、胶粘性等质构性质参数进行测定分析可得,干酪的硬度在5 ℃和15 ℃贮存温度下有极显著差异(P <0.01),咀嚼性在贮存90 d与60 d、150 d的咀嚼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胶粘性在不同贮存期以及温度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而粘着性、弹性、粘聚性在不同贮存期以及温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综合分析及感官评价得出,牦牛乳硬质干酪最佳贮存时间为90 d,最佳贮存温度为10 ℃,适口性最佳,有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15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49号选育报告
    王建兵,牟丽明,程小虎,水清明,严明春,姚兰,朱润花
    2021(7):75-7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5
    [摘要](322) [HTML](0) [PDF 402.98 K](717)
    摘要:
    春小麦新品种定西49号是以外引材料叙利亚S75为母本、定西3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3 034.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8.58%。2020年在甘肃省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3 546.9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8.73%。籽粒含粗蛋白质(干基)140.0 g/kg、湿面筋321.0 g/kg、赖氨酸3.8 g/kg,沉降值32.1 mL,吸水率60.5%,稳定时间1.6 min,最大拉伸阻力142 E.U,拉伸面积26 cm2。适宜在海拔1 700~2 300 m、年降水量350~400 mm的甘肃中部春麦旱地种植。
    16  山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3号选育报告
    杨富位,孙文博
    2021(7):77-8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6
    [摘要](326) [HTML](0) [PDF 528.13 K](803)
    摘要: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3号(原代号静2011-7)是以静宁10号为母本、V844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及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的。2015 — 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旱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42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8.2%。其中2015 — 2016年度平均折合产量3 93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5.3%;2016 — 2017年度平均折合产量4 9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1.0%。2017 — 2018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4 34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4.3%。该品种株高61~102 cm,穗长5.4~7.1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2.2粒,千粒重41.5~45.2 g,容重786 g/L。籽粒含粗蛋白127.0 g/kg、赖氨酸3.3 g/kg、湿面筋248.0 g/kg,总灰分(干基)14.0 g/kg,水分84.2 g/kg,沉淀值32 mL (14%水分基)。中感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2级,抗寒性2级,后期抗青干。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及宁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300~500 mm、海拔2200 m以下的干旱及半干旱区种植。
    17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刘锦晖,陈文杰,王建连,刘海波
    2021(7):81-8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7
    [摘要](421) [HTML](0) [PDF 778.39 K](835)
    摘要:
    分析了甘肃省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行绿色生产理念,改进生产方式,优化生产模式;多措并举,保障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推进中药材产业供给侧改革;壮大经营主体,加强系列化中药产品开发力度等发展对策。
    18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谢飞,覃湘芸
    2021(7):85-8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8
    [摘要](311) [HTML](0) [PDF 636.56 K](798)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农村也必将转变发展的方式,乡村振兴对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及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云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部分地区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足、旅游资源同质化频繁且缺乏相应特色以及部分地区旅游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提出了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先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注重内涵式发展先行,转变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以加强规划制度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等推动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9  环县绿豆无公害栽培技术
    贾霞,王珍,潘岩,陶彩虹
    2021(7):88-9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9
    [摘要](322) [HTML](0) [PDF 505.92 K](744)
    摘要:
    绿豆是环县特色小杂粮之一,通过介绍环县绿豆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建立生产档案等内容,以期为绿豆生产提供参考。
    20  永昌县胡萝卜膜下滴灌绳带播种栽培技术
    张廷龙,董吉德,和燕,陈建平
    2021(7):90-9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20
    [摘要](447) [HTML](0) [PDF 604.10 K](767)
    摘要:
    从播种前准备、起垄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出了永昌县胡萝卜膜下滴灌绳带播种栽培技术。
    21  西北沿沙地区滑子菇栽培技术
    李春玲,李国山,陈其兵,孙有鑫
    2021(7):93-96.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21
    [摘要](428) [HTML](0) [PDF 598.56 K](751)
    摘要:
    从生产场所选择、高产栽培技术、效益分析等方面总结了西北沿沙地区滑子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2  金昌市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
    高艳红,段军
    2021(7):97-9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22
    [摘要](511) [HTML](0) [PDF 304.21 K](743)
    摘要:
    从滴灌系统构成、系统布局、设备安装、灌溉管理、水肥一体化等方面总结了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