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甘肃小麦育种现状及对策
    鲁清林,马忠明,杨文雄,张开乾,张礼军,曹世勤,张文涛,周刚
    2022(5):1-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01
    [摘要](93) [HTML](0) [PDF 583.83 K](266)
    摘要:
    小麦是甘肃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为进一步加快甘肃省小麦育种的持续发展,总结回顾甘肃省小麦育种成效及发展历程,尤其是近10年来小麦育种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小麦育种方向与目标、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加强种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发展对策。
    2  提升甘肃省玉米种业创新能力的思考
    周玉乾,何海军,杨彦忠,王晓娟,连晓荣,周文期,李永生,刘忠祥
    2022(5):6-1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02
    [摘要](90) [HTML](0) [PDF 907.73 K](329)
    摘要: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玉米是第一大种植作物,更是全国第一玉米制种大省,加快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甘肃省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制约甘肃玉米种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并就玉米种质资源、育种、制种产业等方面的突破方向提出建议。
    3  临泽县创建废膜回收利用示范县的成效与做法
    赵亮,王军
    2022(5):11-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03
    [摘要](79) [HTML](0) [PDF 640.74 K](276)
    摘要:
    为了给建立废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提供参考,在介绍临泽县创建废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总结出临泽县废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即加强组织领导;培育和稳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市场;强化政策落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适用新产品、新机具研发及推广力度,提升回收效率;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群众参与废旧膜回收的积极性。
    4  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靳丰蔚,董云,王毅,刘婷婷,徐一涌
    2022(5):15-1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04
    [摘要](101) [HTML](0) [PDF 826.03 K](289)
    摘要:
    油菜种业是油菜产业化的基础,甘肃省是国家三大种业核心基地之一,为了给甘肃省油菜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了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合科研资源,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油菜种业生产基地;深化品牌建设,提升油菜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企合作力度,推进油菜种业育繁推销一体化;强化市场监管,建立油菜种业检疫监管体系等发展对策。
    5  甘肃省中药材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蔡子平,王国祥,马忠明,张开乾,刘学周
    2022(5):19-2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05
    [摘要](98) [HTML](0) [PDF 874.94 K](293)
    摘要: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建设特色中药材种业强省对提高甘肃省药材品质、保障药源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系统分析了中药材种业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研究;重视新品种选育,加速品种选育进程;加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鼓励推进制种园区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强度;建立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6  构建省级农业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王婧
    2022(5):24-2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06
    [摘要](100) [HTML](0) [PDF 628.61 K](306)
    摘要:
    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研绩效评价能够衡量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为促进科技资源高效调配利用,提升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效率,探讨了省级农业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指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科研绩效评价的建议。
    7  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金穗306选育报告
    葸春霞,刘学臣,曾生太,梁柱
    2022(5):28-3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07
    [摘要](96) [HTML](0) [PDF 466.86 K](297)
    摘要:
    为了给生产上提供早熟玉米品种,促进甘肃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以自交系GE247-6205为母本、GEA10-DE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2 a的品比试验、2 a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1 a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1 a的生产示范,选育出了抗旱高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金穗306。在2018 — 2019年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金穗306平均折合产量为11 741.3 kg/hm2,其中2018年平均折合产量为12 666.0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3.46%;2019年平均折合产量为10 816.50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4.02%。在2019年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中,金穗306平均折合产量为11 232.0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4.83%。金穗306出苗至成熟118 d,株高295 cm。果穗筒型,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18 g。籽粒含粗蛋白93.2 g/kg、粗脂肪47.1 g/kg、粗淀粉722.4 g/kg、赖氨酸2.8 g/kg,容重776 g/L。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禾谷镰孢穗腐病,感丝黑穗病,高感大斑病。适宜在甘肃省春玉米区种植。
    8  天水市麦积区古树资源分布调查
    任俞新,周芳芳,任继文,柴长宏,廖永峰,罗玉恒
    2022(5):30-3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08
    [摘要](93) [HTML](0) [PDF 719.30 K](277)
    摘要:
    为摸清天水市麦积区古树资源分布状况,2020 — 2021年采用“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和古树名木App管理软件对天水市麦积区区内现存古树资源(古树及古树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分布于麦积区的古树有333株,隶属23科28属34种(含种下等级),其中一级古树110株,二级古树61株,三级古树162株。现存古树群7个。古树区域分布以甘泉镇最多,有74株;马跑泉镇和麦积镇较多,分别有66、52株。约70%的古树生长势处于濒危衰弱状态。古树科层面的分布区类型有5种,分布区变型有1种;古树属层面的分布区类型有7种,分布区变型有3种。古树区系主要特征为北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表现植物区系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9  基于灰色系统的辣椒新组合配合力综合评判
    杜红娟
    2022(5):36-3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09
    [摘要](98) [HTML](0) [PDF 429.38 K](249)
    摘要:
    为在辣椒杂交育种中提高亲本配合力,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4个辣椒新组合[34(55)×32(23)、34(55)×48(30)、34(55)×33(24)、34(55)×46-1]及理想品种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以34(55)×33(24)组合的经济性状最佳,各项性状指标与理想品种最为接近,其单果重明显高于其他组合;超双亲平均优势为22.0%,杂种优势指数为122.0%,符合辣椒新品种选育目标。
    10  施肥量对旱作区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冯朝成,胡福平
    2022(5):38-4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0
    [摘要](98) [HTML](0) [PDF 442.46 K](259)
    摘要:
    在平川区旱作区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藜麦的株高、主穗长、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施用藜麦专用肥(N-P2O5-K2O为13-22-10),籽粒产量达3 622.45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1 377.55 kg/hm2,增产率61.36%,效果明显。
    11  陇东黑垆土区冬小麦肥料利用率研究
    刘媛媛,涂国良,于和平,朱敏,李焕锋
    2022(5):41-46.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1
    [摘要](95) [HTML](0) [PDF 674.77 K](274)
    摘要: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12  甘肃平凉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及防治现状调查
    郭云云,陈杰新,郗满义,朱玉新,刘小艳,郑秋月
    2022(5):46-5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2
    [摘要](103) [HTML](0) [PDF 844.85 K](338)
    摘要:
    苹果树腐烂病是发生范围广、难根治的常见病害,了解平凉市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现状,并提出平凉市苹果树腐烂病绿色措施,为当地苹果园腐烂病防治和苹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于2020 — 2021年对平凉市崆峒区、静宁县、庄浪县、泾川县、灵台县和崇信县6个县区22个乡镇的89个苹果园进行了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及防治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2 225株苹果树中,苹果树腐烂病总体发病率达39.64%,其中庄浪县的果园的苹果树腐烂病发病率最高,为45.60%;崇信县的果园的苹果树腐烂病发病率最低,为27.00%。随着果树树龄的增大,苹果树腐烂病发病率提高,4~10年生苹果树的腐烂病发病率为11.56%,11~15年生苹果树的腐烂病发病率19.43%,15~20年生苹果树的腐烂病发病率为52.46%,20~25年生苹果树的腐烂病发病率64.50%。不同生态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有明显差异。
    13  绿色高效施肥技术在当归上的应用研究
    冯守疆,顿志恒,张美兰,张立志,张丽,赵欣楠,张旭临,杨君林,贾蕊鸿,崔增团
    2022(5):51-5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3
    [摘要](76) [HTML](0) [PDF 748.93 K](250)
    摘要:
    为了展示当归绿色高效施肥技术,2021年在岷县中药材绿色种植基地开展示范性试验。试验设7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当归形态特征、产量、收益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施肥[复混肥料(总养分≥45%, N-P2O5-K2O为20-15-10)750 kg/hm2、 磷酸二铵300 kg/hm2、 有机肥(有机质≥45%, N+P2O5+K2O≥5%)1 200 kg/hm2]而言,6种施肥模式当归芦头径增加0.14~0.40 cm、根长增长0.16~3.03 cm、主根径增加0.15~0.34 cm、单根鲜重增加10.67~26.16 g/株;当归产量增加333.90~1 740.90 kg/hm2,产量增幅为2.69%~14.03%,较常规施肥增收3 665~15 159 元/hm2。阿魏酸含量增加了0.014~0.020 百分点,挥发油含量增加了0.07~0.14 百分点,醇浸出物含量增加了0.8~2.9百分点。6种模式对当归根部形态特征、产量、收益、有效成分等均有正效应。
    14  玉米秸秆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定
    张艳萍,赵瑛,张运晖
    2022(5):55-5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4
    [摘要](103) [HTML](0) [PDF 853.54 K](276)
    摘要:
    为筛选适宜的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株作为玉米秸秆腐熟菌剂菌株资源储备,通过采用腐殖玉米秸秆土壤微生物培养筛选、刚果红水解圈测试及酶活测定等多种方法的应用,筛选得到2株具有纤维降解能力的真菌1#菌株和2#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1#菌株为长枝木霉,2#菌株为聚多曲霉。真菌1#菌株和2#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均呈现比生长圈大2倍的水解圈。2个菌株在液体、固体2种酶液发酵情况下均表现内切酶活较强(65.202~217.614 U/mL),均高于外切酶活(55.398~85.322 U/mL)和滤纸酶活(46.074~141.366 U/mL),认为这2个菌株可作为玉米秸秆专用腐熟菌剂研发的储备菌株。
    15  种植密度对不同茴香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钟辉丽,胡敏,常鑫,胡健泰,董立盛,王小欢,许欢
    2022(5):59-6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5
    [摘要](87) [HTML](0) [PDF 599.88 K](293)
    摘要:
    以9个民勤地方茴香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茴香品种株高、茎粗、分枝数、结实花序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不同民勤地方茴香品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割茬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3.3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3 819.05、3 990.48 kg/hm2;东润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小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小粒高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4.8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 4 361.90、5 238.10、4 695.24、3 980.95 kg/hm2;酒泉小粒高秆早熟茴香、东湖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和大粒矮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为16.50万株/hm2,产量分别为5 228.57、4 180.95、4 352.38 kg/hm2。
    16  不同栽培方式对直播酸枣种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刘亚亚,罗康宁,张秀丽,肖正璐,秦一统,张晓霞
    2022(5):63-6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6
    [摘要](96) [HTML](0) [PDF 731.83 K](262)
    摘要:
    为确定庆阳市酸枣育苗最佳播种模式,以当地野生酸枣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直播酸枣种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覆膜处理出苗最整齐,出苗率最高,可达87.23%;植株长势最强,主茎基粗达7.65 mm,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打顶处理主茎基部最粗,达8.02 mm,但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出苗率、种苗各生长指标,庆阳市酸枣最适播种方式为宽窄行覆膜,种苗无需打顶处理。
    17  间伐改形对陇东密闭苹果园树体枝条和花芽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牛军强,尹晓宁,孙文泰,董铁,刘兴禄,马明
    2022(5):67-7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7
    [摘要](96) [HTML](0) [PDF 693.32 K](260)
    摘要:
    为研究间伐改形对陇东成龄乔化密闭富士苹果园树体枝类组成、花芽形成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16年生密闭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隔株间伐改形和不间伐改形树体枝类组成、花芽形成、质量和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改形后长枝和中枝占比率比不间伐改形分别减少5.97、5.88百分点;短枝占比率和优质短枝占比率比不间伐改形分别增加11.85、24.97百分点;顶花芽量比不间伐改形提高35.4%;花芽坐果率比不间伐改形提高23.4百分点;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分别比不间伐改形分别提高16.7%、17.3%;着色面积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不间伐改形提高12.3,1.03百分点。间伐改形后花芽在冠层中的立体空间分布均衡,有效改善了不间伐改形树体花芽外移和上移现象。可见,间伐改形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密闭果园枝量繁多、树形紊乱等问题,还可有效改善枝条组成比例,提高花芽质量及坐果率,明显提高果实品质。
    18  北京房山区山地景观荞麦适宜播期研究
    佟国香,解春源,王梦然,聂紫瑾
    2022(5):72-7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8
    [摘要](92) [HTML](0) [PDF 614.28 K](259)
    摘要:
    为更好地发挥荞麦在房山区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开展了荞麦播期试验,研究播期对荞麦观赏期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山区荞麦春播适宜播期为4月5 — 16日,花期为70 d左右,初花至倒伏亦为70 d左右,封行至倒伏为60 d左右,盛花至倒伏可以持续60 d左右,观赏持续期最长;夏秋播适宜播期为7月20日至8月25日,植株不易发生倒伏,花期在34~57 d,其中7月20日左右播种最佳,花期达57 d;5月7日至6月9日也可播种,初花至倒伏在21~49 d;6月25日至7月5日不适合播种。
    19  海拔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蔡伟,张妍,杜弢,刘学周,邱黛玉
    2022(5):75-8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19
    [摘要](82) [HTML](0) [PDF 878.25 K](274)
    摘要:
    研究生态条件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可以确定党参种子生产适宜生态区域和采种期。我们以海拔为主区、采收期为副区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海拔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拔为1 920~2 200 m时党参采种量较高,当海拔2 200 m以上则不利于党参结种;低海拔区域1 922~2 000 m的果实成熟度高,成熟度受采集地生态条件影响明显。党参单株果实数、单株产种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当海拔达到2 000 m时党参单株果实数最多,为62.77个;单株产种量最高,为2.25 g。当海拔达到2 000 m、采种期为10月15日时,党参产种量最高,为481 kg/hm2。在高海拔下采种期可以适当提前至10月5日。因此,党参种子生产适宜的海拔区域为2 000~2 200 m范围的生态区,在此海拔下10月中旬是适宜的采种期。
    20  玉米地膜复合覆盖栽培技术
    王磊,樊廷录,党翼,赵刚,徐静,王文俊,闫妍,李尚中,张建军,王淑英
    2022(5):81-8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20
    [摘要](85) [HTML](0) [PDF 471.67 K](327)
    摘要:
    地膜覆盖栽培是有效保持寒旱区土壤水热条件、促进作物生产的措施之一。为解决长期覆盖普通地膜造成的土壤地膜残留污染及生物降解地膜破裂,且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地膜选择、肥料配比、绿色地膜复合覆盖技术、田间管理、地膜回收、秸秆与生物降解地膜还田等方面总结了寒旱区玉米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覆盖栽培技术。
    21  甘肃设施观光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郝燕,王玉安,朱燕芳,王礼文,姜霄,谢海学
    2022(5):84-8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21
    [摘要](83) [HTML](0) [PDF 958.78 K](331)
    摘要:
    葡萄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葡萄设施观光栽培在甘肃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是观光农业推广应用的主要树种之一。为给甘肃城郊休闲观光农业的葡萄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经过多年试验实践,从观光葡萄栽培设施类型、设施观光葡萄品种选择以及观光葡萄的主要树形与整形修剪、花果精细化管理、土肥水管理、设施温室内的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甘肃设施观光葡萄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2  甘肃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周亚婷,刘华,祁复蓉,贠小林,张学斌
    2022(5):89-9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22
    [摘要](100) [HTML](0) [PDF 500.75 K](263)
    摘要:
    为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给甘肃省生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生姜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生姜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姜种催芽、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
    23  西藏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高效繁育技术
    祁驰恒
    2022(5):91-9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23
    [摘要](91) [HTML](0) [PDF 499.24 K](291)
    摘要:
    为提高西藏地区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生产能力。经多年研究与实践,从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高效繁育基本条件、脱毒苗生产、苗床准备、试管苗扦插、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储藏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地区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
    24  河西走廊棉区机采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
    雷晓春,王刚,李健苍,焦自虎
    2022(5):94-9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5.024
    [摘要](73) [HTML](0) [PDF 732.67 K](301)
    摘要:
    为了形成完整的机采棉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通过2 a的试验示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棉田规划、膜下滴灌系统配置、生产目标、对品种的要求、生育进程与群体指标、土地准备、播种、水肥一体化管理、化控、打顶、病虫害防治、化学、脱叶、机械采收和采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河西走廊棉区机采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