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河西走廊冬小麦种植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刘忠元,何瑞,郭莹,白斌
    2022(8):1-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01
    [摘要](27) [HTML](0) [PDF 904.62 K](288)
    摘要:
    为保护河西生态、保障粮食安全、优化种植业结构,恢复河西走廊冬小麦规模化种植很有必要。通过分析河西走廊种植冬小麦所具有的多方面优势,针对该区域冬小麦扩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扩大种植冬小麦的发展对策是:加强优质节水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深入开展粮菜结合、农牧结合复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强耕作栽培管理;做好麦蚜及小麦黄矮病发生预测预报、综合治理防控研究工作;政府需改变政策导向,加大支持力度。
    2  甘肃省杏种业“十四五”发展对策
    王玉安,杨建华,刘芬
    2022(8):5-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02
    [摘要](40) [HTML](0) [PDF 810.01 K](260)
    摘要:
    为保证甘肃省杏产业健康高效发展,通过总结“十三五”甘肃省杏种业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分析了“十四五”甘肃省杏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发展定位和指导思想两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甘肃省杏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加强杏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杏种质资源深入评价和种质创新、重点培育杏优良新品种、开展杏新品种联合区试、加强品种保护及加快成果转化5个方面指出了“十四五”甘肃省杏种业的研究重点。最后从稳定经费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改善科研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甘肃省杏种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3  设施桃栽培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王宝春,李宽莹,窦宗信,徐鉴民,李冠男,王永旭
    2022(8):9-1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03
    [摘要](60) [HTML](0) [PDF 671.60 K](335)
    摘要:
    为推广和普及设施桃栽培技术,实现设施桃的优质、高产、稳产,增加果农的经济收益,通过相关文献梳理了设施桃栽培的生长特性,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光照、温度、湿度、水肥调控管理以及果实采前采后管理。
    4  基于SWOT分析法的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朱子婷
    2022(8):12-1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04
    [摘要](30) [HTML](0) [PDF 998.94 K](323)
    摘要: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葡萄酒产区。近年来在进口葡萄酒逐渐挤占国内市场和山东、宁夏、云南和新疆等国内葡萄酒产区迅猛发展的双重压迫下,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不断遭受冲击,为提升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的竞争力,给当地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及对策。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整合河西走廊产区资源,提出品牌化、品质化、国际化、科技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兰州百合品牌建设研究
    姜雅欣,张烜
    2022(8):18-2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05
    [摘要](24) [HTML](0) [PDF 1.15 M](317)
    摘要:
    发挥农产品的品牌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持,更是落实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分析兰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特色优势农产品兰州百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兰州百合发展的短板,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强化品牌兴农发展策略;加强育种科研,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园区,发挥品牌资源集群效应;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提升网络品牌引导力,加强品牌宣传力度等发展思路。
    6  高产高淀粉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丰玉3号选育报告
    陈发中,陈学君,王霞,陈美伶,张海涛,石淑慧
    2022(8):24-2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06
    [摘要](28) [HTML](0) [PDF 608.97 K](249)
    摘要:
    为解决甘肃自育优良玉米新品种较匮乏、外引玉米新品种对甘肃的生态条件较难适应且退化严重的问题,张掖市博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用重离子辐照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育种方法,以自育自交系BT052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057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了高产高淀粉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丰玉3号。2012 — 2013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5 621.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7%。其中2012年平均折合产量16 536.0 kg/h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4%;2013年平均折合产量14 706.0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3%。2014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6 122.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8%。丰玉3号在甘肃省张掖市春播生育期132 d,株高273 cm,穗长21.0 cm,穗粗5.2 cm,出籽率88.8%,千粒重347.7 g。容重734.2 g/L。丰玉3号籽粒(干基)含粗淀粉766.0 g/kg、粗蛋白89.7 g/kg、赖氨酸3.1 g/kg、粗脂肪36.9 g/kg,属高淀粉玉米品种。该品种高抗茎基腐病和瘤黑粉病,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感矮花叶病和红叶病。适宜在甘肃、新疆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7  玉米新品种禾盛209选育报告
    张国琴,刘明华,张正英,葛玉彬
    2022(8):28-3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07
    [摘要](32) [HTML](0) [PDF 460.19 K](299)
    摘要:
    为了培育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生态区种植的优良玉米新品种,甘肃禾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系 NDSJ014为母本、自育系 NDSJ003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经多年试验鉴选,培育出了粮饲兼用型玉米优良杂交种禾盛209。在2018 — 2019 年甘肃省中晚熟水地A 组玉米区域试验中,2 a 12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15 860.3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3%。该品种生育期141 d,活秆成熟。株高315 cm,穗长22.2 cm,穗粗5.2 cm,千粒重340.1 g。籽粒(干基)含粗蛋白79.2 g/kg、粗脂肪39.4 g/kg、粗淀粉 749.5 g/kg、赖氨酸 2.4 g/kg,容重777 g/L。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生态区域种植。
    8  不同地区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张宇,师祎,刘悦善,胡丹
    2022(8):30-36.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08
    [摘要](23) [HTML](0) [PDF 1.02 M](257)
    摘要: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大麦种质并探究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以57份大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在张掖、兰州两地的57份大麦种质资源的株高、穗长、穗粒数、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地区6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3.08%和26.19%,且张掖地区种植的大麦材料6个农艺性状均优于兰州。通过系统聚类,将参试的57份材料分别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分别为半矮秆型材料(张掖地区)和中高秆材料(兰州地区),第II类群和第III类群均为中高秆材料。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累计贡献率为80.072%和75.501%的前3个主成分来评价57份大麦资源。揭示了不同大麦资源的表型特异性。
    9  饲草高粱新品种晋生粱1号选育报告
    吕娜,董萍,段国旗,吕鑫,牛皓,王玉斌,楚建强,樊芳芳,巨岚,平俊爱
    2022(8):36-3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09
    [摘要](52) [HTML](0) [PDF 490.50 K](287)
    摘要:
    为了培育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饲用作物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A3SX-1A为母本、晋光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的南繁北育,选育出生物质饲草高粱新品种晋生粱1号。2017 — 2018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94 464.3 kg/hm2,比对照品种海牛增产17.2%。生育期143 d,株高400 cm左右,茎粗1.84 cm。该品种可以无限生长,晚熟,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适宜在山西晋中、甘肃张掖、辽宁锦州、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
    10  绵羊RPS2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倩玲,何亚鹏,张引弟,赵航,王雪怡,张小雪
    2022(8):39-4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0
    [摘要](91) [HTML](0) [PDF 1.83 M](278)
    摘要:
    核糖体蛋白20基因(ribosomal proteinS20,RPS20)是一类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及对细胞增殖、分裂、分化、凋亡具有调控作用的基因,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为探究RPS20基因在绵羊体内的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及其软件分析了该基因及其编码的产物。结果发现,绵羊RPS20基因总共编码了119个氨基酸残基,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式为C587H995N173O171S5,分子质量为13.372 71 KDa,等电点pI为9.95。通过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可知,绵羊RPS20蛋白是稳定性强、具亲水性的非分泌蛋白,不含信号肽序列且无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其编码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65.2%)。绵羊与牛、马、黑猩猩、野生双峰驼等哺乳动物的RPS20蛋白相似度均为100%。该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
    11  旱作区抗病优质高效马铃薯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初报
    罗照霞,杨晨,窦俊焕,郭天顺,颉炜清,吕汰,王鹏,陈阿娟,赵中梁,赵文涛,宋怡
    2022(8):44-5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1
    [摘要](28) [HTML](0) [PDF 729.03 K](285)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抗病、优质专用品种相对缺乏及产量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SS-35折合产量最高,为35 704.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23%;京张薯1号、陇薯20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4 784.40、34 34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分别增产12.26%、10.83%。这3个马铃薯品种(系)综合性状优良、商品薯率较高,较抗病毒病和环腐病,块茎晚疫病发病较轻,适宜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12  不同海拔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周丽娟,刘祎鸿,李博文,李星,陈晶,张玉龙
    2022(8):51-5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2
    [摘要](36) [HTML](0) [PDF 546.97 K](357)
    摘要:
    为研究不同海拔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以陇藜1号和陇藜4号为指示品种,在海拔分别为2 912、2 730、2 151、1 980 m的临潭县城关镇、天祝县松山镇、通渭县马营镇和平川区种田乡进行了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随海拔升高,藜麦灌浆期至成熟期延长,生育期也随之延长;随着播期的推迟,藜麦生育期呈缩短趋势,产量也降低。单株重、千粒重是直接影响藜麦产量的主要性状。产量变异系数陇藜1号 < 陇藜4号,说明陇藜1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产量稳定。
    13  陇中旱作区藜麦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孙小东,杨振常,李榕鑫,郑彩霞,郭有琴,温学刚
    2022(8):54-5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3
    [摘要](36) [HTML](0) [PDF 485.64 K](298)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会宁县旱作区种植的藜麦品种,促进藜麦产业的发展。以藜麦新品种陇藜2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0个藜麦品种(系)在会宁旱作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旱作区栽培条件下,参试藜麦品种(系)均能正常成熟,折合产量为2 341.7~3 091.7 kg/hm2,其中以18-19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 091.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2号增产13.80%;其次是YY32,折合产量为3 008.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2号增产10.73%。这2个品系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株高适中,果穗紧凑,单株重量较大,增产潜力较大。综合考虑会宁旱作区的生产需要,认为18-19和YY32适宜在会宁县旱作区种植。
    14  不同胡麻资源苗期耐盐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张艳萍,叶春雷,赵瑛,张运晖,张敏敏,赵玮
    2022(8):58-6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4
    [摘要](27) [HTML](0) [PDF 842.89 K](271)
    摘要:
    为了综合评价胡麻资源苗期耐盐性,筛选出合理的胡麻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为胡麻耐盐育种和栽培提供基础理论依据,采用300 mmol/L的NaCl溶液对10份胡麻资源进行苗期胁迫处理,分析胁迫对幼苗存活率、株高、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生长速率、丙二醛、脯氨酸、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10项指标的影响,结合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轮选1号、R40、DYMS和陇亚10号具有相对较强耐盐性。筛选出生长速率和过氧化物酶2个鉴定指标为胡麻苗期耐盐能力鉴定的关键指标,以这2个筛选指标计算出的耐盐性预测值与综合评价计算出的综合Z值之间极显著相关(R2=0.982 2**),表明该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将10份胡麻资源的苗期与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结果对比发现,胡麻萌发期与苗期的耐盐性具有不完全的一致性。
    15  外源物质浸种对黄瓜陈种子萌发效应的影响
    蔡子文,赵朔阳
    2022(8):65-6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5
    [摘要](22) [HTML](0) [PDF 936.54 K](274)
    摘要:
    为提高老化种子的生活力和利用率,有效利用黄瓜种子,给黄瓜陈种子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以贮存11 a的黄瓜品种甘丰11号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外源物质CaCl2、KH2PO4、KNO3、SA、ZnSO4浸种对黄瓜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浓度的药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以0.175 mg/L的CaCl2溶液浸种对黄瓜陈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其发芽率为(91.67±1.66)%、发芽势为(87.90±1.40)%、发芽指数为53.63±2.15,较对照只加入清水处理分别提高31.58%、56.96%、69.37%,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生产中可以选用0.175 mg/L的CaCl2溶液浸泡处理黄瓜陈种子。
    16  扁蓿豆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自毒作用研究
    张小娟,杨航,张琪琳,张鹏程,宋建超,鱼小军
    2022(8):69-7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6
    [摘要](27) [HTML](0) [PDF 1.61 M](252)
    摘要:
    为了明确扁蓿豆是否存在自毒效应,以期为扁蓿豆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扁蓿豆种子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种子萌发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0.001、0.025、0.050、0.100 g/mL)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水浸提液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扁蓿豆植株地上部分与根部水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和单株鲜质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总体表现为在质量浓度0.100g/mL下抑制作用最强。扁蓿豆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处理在0.100 g/mL质量浓度下发芽率较对照蒸馏水显著降低了39.00%(P < 0.05),种子发芽指数较对照蒸馏水降低了82.00%;根部水浸提液在0.100 g/mL质量浓度下胚根长较对照蒸馏水显著降低了50.00%。各指标的化感效应指数与质量浓度均呈负相关。
    17  兰州市红古区草原植被监测研究
    祁玉娟,王晓华
    2022(8):75-8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7
    [摘要](32) [HTML](0) [PDF 3.03 M](274)
    摘要:
    为较为全面了解红古区草原植被生长状况,为红古区草原监测、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划定的草原范围,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方法开展了2021年度红古区草原监测工作,调查了草地产草量、盖度、高度和优势种等指标。结果表明,红古区草原产草量鲜重均值为209.44 g/m2,平均植被盖度为48.32%,植被高度均值为12.74 cm。优势种以红砂、针茅和珍珠猪毛菜为主。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红古区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该区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
    18  品种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亚东,孙多鑫,李圆,白延巧,刘玉婷
    2022(8):80-8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8
    [摘要](31) [HTML](0) [PDF 508.99 K](271)
    摘要:
    为探讨不同品种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给河西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主栽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农华101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播期推迟,生育进程逐渐加快,生育期逐渐缩短。播期对株高、穗位影响显著,平均播期每推迟5 d,株高增加11.6~14.8 cm,穗位高增加1.2~4.8 cm。播期对穗长、穗粗和秃尖长影响不明显,对穗粒数影响显著,最高穗粒数对应产量最高指标值。播期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先玉335、农华101于4月26日播种较5月6日播种产量分别提高了14.8%、7.6%;郑单958于4月21日播种产量较5月6日播种产量提高了14.0%;先玉335、农华101、郑单958在河西地区最适宜的播期分别为4月26日、4月26日、4月21日。
    19  不同药剂复合拌种对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效
    王立,惠娜娜,李继平,郑果,马生彪,吕昭龙,张金奎,李培玲
    2022(8):84-8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19
    [摘要](29) [HTML](0) [PDF 716.37 K](349)
    摘要:
    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是影响马铃薯品相及产量的主要土传性病害。为有效防控该类病害,选取0.3%四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9种药剂进行马铃薯复合拌种试验。结果表明,4个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和长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为38.10%~69.66%,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为32.06%~61.50%。各处理马铃薯增产14.52%~40.36%,均增产显著。其中每100 kg切块种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L+0.3%四霉素水剂15 mL +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2 g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为69.66%,对疮痂病防效为61.50%,增产率为40.36%,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适于生产上推广。
    20  高海拔区青稞田除草剂组合筛选试验
    周兰兰,朱君,桑安平,王海峰,刘梅金,闫春梅,李风庆
    2022(8):88-9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20
    [摘要](26) [HTML](0) [PDF 668.90 K](263)
    摘要:
    为解决甘南州青稞田杂草滋生的问题,验证除草剂组合5%唑啉草酯乳油+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青稞田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剂量,采用裂区设计,5%唑啉草酯乳油和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均分别设3个用量水平,进行了2种除草剂不同剂量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兑水450 kg处理不仅对青稞田安全无药害,而且对青稞田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好,药后25 d株防效分别达到92.22%、91.87%,药后60 d鲜重防效分别达94.76%、92.33%。同时该处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5 450 kg/hm2,较空白对照(不施用除草剂)增产32.28%。综合考虑认为,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为甘南州青稞田防除野燕麦和阔叶杂草的最优除草剂组合。
    21  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豆角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张婷
    2022(8):92-9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21
    [摘要](42) [HTML](0) [PDF 546.05 K](315)
    摘要:
    为探索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设施蔬菜的增产效果,以当地主栽豆角品种赤玉三号为指示品种,在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设施农业园区设置常规施肥(CK)[复合肥(养分含量≥45%,N-P2O5-K2O为15-15-15)750 hm2、磷酸二铵375 kg/hm2],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T1)、常规施肥+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2)、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T3)、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4)、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5)6个处理,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豆角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施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后,可降低设施大棚土壤pH,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及豆角产量,且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农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施肥模式最佳,豆角产量为34 693.9 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2 653.1 kg/hm2,增产率为8.28%。在日光温室豆角生产中,建议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作为最佳施肥方案,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豆角产量。
    22  不同物理措施对娃娃菜小菜蛾的诱杀效果
    魏建荣,徐生海,曹莹,杨芳兰,唐宗云
    2022(8):96-9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2.08.022
    [摘要](25) [HTML](0) [PDF 397.42 K](279)
    摘要:
    为给武威市高原夏菜小菜蛾的监测及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光诱、色诱、性诱及不同组合等多种物理诱杀措施,设计16个处理,对娃娃菜田小菜蛾诱杀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菜蛾成虫发生期,使用紫光灯+诱芯组合诱杀措施效果最好,单板日均诱蛾量达到224.9头,为单独使用紫光灯诱杀效果的1.6倍。小菜蛾发生期推荐使用紫光灯配合性信息素诱芯进行防治,春季小菜蛾发生较轻时可单独使用紫光灯或性信息素诱芯进行防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