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影响禾谷类作物籽实营养素含量的遗传因素分析
    张冰雪,张晓敏,邢燕平,韩冰,杨燕
    2023(8):687-698.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01
    [摘要](138) [HTML](0) [PDF 1.40 M](499)
    摘要:
    禾谷类作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作为谷物的主要营养素,其含量是培育健康谷物的关键。为给育种研究中有效提升禾谷类籽实的营养品质及谷物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并为培育更具全面营养的谷物提供理论依据,从饮食源头上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本文基于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对几种主要的禾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水稻和玉米中的几种主要营养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对影响这些营养物质含量和品质的遗传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小麦、大麦、燕麦、水稻、玉米等禾谷类籽实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有较大差异,不同物种遗传背景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禾谷类籽实营养物质差异的根本原因,而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平行性又是导致禾谷类籽实中相同营养元素被同类基因编码调控的直接原因。
    2  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张连瑞,何振明,李伟绮,孙建好,杨新强
    2023(8):699-70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02
    [摘要](112) [HTML](0) [PDF 719.36 K](466)
    摘要:
    山丹县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马铃薯制种大县,在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推动甘肃省河西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河西走廊“薯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分析了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质量监管体系、繁育体系、新品种开发应用、营销体系建设等视角提出了发展对策: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提升种薯质量;加大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持续巩固产业基础;推进新优品种研发,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完善贮藏体系,稳步提升种薯贮藏能力;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升种薯市场竞争力。
    3  东乡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分析
    马小黎,刘建华,白贺兰,徐银萍
    2023(8):703-708.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03
    [摘要](102) [HTML](0) [PDF 1.02 M](488)
    摘要:
    东乡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境内水资源比较贫乏,是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但东乡县肉羊产业发展良好,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为了明确东乡县肉羊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可持续发展潜力,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研,对东乡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羊肉占有量与肉羊出栏量决定着育肥肉羊产业的生产量,是肉羊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肉羊存栏量决定着育肥肉羊群体生产性能,是肉羊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饲草供应、科技服务是肉羊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力;屠宰加工、物流配送、品牌营销等关联服务业是肉羊产业的增值途径。以上凸现了东乡县肉羊产业发展优势,说明东乡县发展肉羊产业是可行的,也是县域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趋势。
    4  预冷技术在西兰花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鞠琪,李长亮,冯毓琴,蔡子文,赵泽普
    2023(8):709-71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04
    [摘要](185) [HTML](0) [PDF 593.99 K](438)
    摘要:
    西兰花属于呼吸跃变型花菜类蔬菜,采后极易黄化、失水萎蔫,采后流通过程中保鲜技术对西兰花产业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而预冷技术是果蔬冷链物流的首要环节,对整个冷链过程中蔬菜的保鲜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给不同预冷技术在西兰花产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引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了不同预冷技术处理后西兰花的生理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各预冷技术的优缺点,系统阐述了不同预冷技术对西兰花货架期、呼吸代谢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和调控机理。从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发现,各种预冷技术的优缺点已十分明确,水预冷、空气预冷和真空预冷等预冷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西兰花的货架期。
    5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的政策法规困境及对策
    王统勋,安雯
    2023(8):713-718.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05
    [摘要](98) [HTML](0) [PDF 953.86 K](450)
    摘要:
    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和水环境治理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决策者和沿岸居民的关注。近年来,黄河流域治理的协同性在流域综合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政策协同”和“协同治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涉及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些领域,诸多政策无法良好协同,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通过文献调研和梳理分析相关政策法规,针对黄河流域协同治理政策法规层面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对策路径:加强各方沟通,建立健全协同机制;明确权责内容,明晰主体责任边界;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参与治理;统一政策目标和民众价值,唤醒民众参与意识。
    6  高产稳产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12号选育报告
    连荣芳,曹宁,白琳,肖贵,墨金萍
    2023(8):719-72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06
    [摘要](165) [HTML](0) [PDF 519.97 K](524)
    摘要:
    为培育出抗旱、抗病、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豌豆新品种,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豌豆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支撑。以8707-15为母本、S9114为父本,采用杂交选育法培育出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12号。在2018 — 2020年多点试验中,3 a 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404.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4号增产12.54%;在2020 — 2021年国家春播豌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2 a 14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842.4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豌6号增产32.61%。该品种平均株高107.5 cm,生育期92 d左右,主茎节数16.1节,单株有效荚数6.1个,单荚粒数4.9粒,百粒重21.7 g,经济性状优良。干籽粒含粗蛋白219.5 g/kg、赖氨酸13.9 g/kg、粗脂肪12.3 g/kg、粗淀粉567 g/kg。抗旱、抗白粉病、抗锈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7  减穴增株在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李小燕,孙多鑫,王昭,李锦成,牛芬菊,李胜克,许小珍
    2023(8):723-726.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07
    [摘要](133) [HTML](0) [PDF 527.40 K](477)
    摘要:
    为进一步优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技术,2020 — 2022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玉米减穴增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设每穴留苗1株(对照)、留苗2 株、留苗3 株、留苗4株4个处理,观察各处理下玉米经济性状、生育期和产量。结果表明,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每穴留苗3株、4株主要性状明显优于每穴留苗1株。每穴苗4株玉米折合产量为7 723.48 kg/hm2,较每穴留苗1株增产723.48 kg/hm2,增产率10.34%;每穴留苗3株为7 549.24 kg/hm2,较每穴留苗1株增产549.24 kg/hm2,增产率7.85%,增产效果明显。该种植模式适宜在海拔2 000 m以下、年降水量350~500 mm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应用。
    8  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小黑麦饲用价值评价
    侯云鹏,张明,文殷花,王会蓉,张健
    2023(8):727-730.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08
    [摘要](96) [HTML](0) [PDF 640.21 K](465)
    摘要:
    为研究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黑麦的饲用价值,筛选最适种植品种,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的11个小黑麦新品系进行了连续2 a的品比试验,鉴定其田间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差异。结果表明,3297、 5全50鲜草产量分别为68.25、67.05 t/hm2,较对照品种中饲3241分别增产7.70%、4.81%;干草产量分别为23.55、22.80 t/hm2,较对照品种中饲3241分别增产5.64%、2.25%;茎叶比分别为1.78、1.87,饲草可利用价值高。综合评价认为,3297、5全50以开花盛期获取鲜干草为佳。
    9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适宜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美兰,郭世乾,贾蕊鸿,顿志恒,陈伟,冯守疆,俄胜哲,张丽,吴世蓉,张玉霞,董星晨
    2023(8):731-735.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09
    [摘要](129) [HTML](0) [PDF 836.31 K](437)
    摘要:
    甘肃省作为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探索其种植科学性及适宜性,对优化我国马铃薯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布设采样点对甘肃省马铃薯产区水、热、光等气象资源、立地条件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数据进行调查,利用SPSS26.0、G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用Arcgis10.8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用拉斐尔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98.86万hm2、213.36 万hm2、120.00万hm2、88.75万hm2,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8.98%、40.95%、23.03%和17.04%。影响甘肃省马铃薯适宜性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
    10  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评价
    温睿婷,孙会东,王鹏
    2023(8):736-739.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0
    [摘要](128) [HTML](0) [PDF 597.56 K](402)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推进临洮县玉米生产向粮改饲方向调整。以先玉335为对照,对12个玉米品种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陇单703、5291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较高,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0.04、17.70 t/hm2,鲜草产量分别为60.16、59.64 t/hm2,籽粒产量分别为16.08、17.74 t/hm2;青贮营养品质也较优,粗蛋白含量分别为99.4、85.9 g/kg,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08.3、430.5 g/kg,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38.8、247.0 g/kg,淀粉含量分别为353.0、359.1 g/kg,均达到国际一级品种要求。以上2个品种可作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临洮县推广种植。
    11  毛竹耐铅内生细菌分离及其16S rDNA鉴定
    丁嘉仪,邓宇慧,李国豪,朱婉瑢,刘希华
    2023(8):740-744.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1
    [摘要](91) [HTML](0) [PDF 651.90 K](438)
    摘要:
    铅污染是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利用微生物与树木的互作来修复铅污染土壤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给利用植物内生细菌提升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效率提供支持,以毛竹的芽和叶为材料,分离耐铅内生细菌,采用生理分析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菌种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在不同铅离子浓度的胁迫下,从毛竹芽和叶组织中分离出27株内生细菌,革兰氏染色和VP实验均为阳性。过氧化氢酶实验中,24株表现为阳性(+),3株为阴性(-);甲基红实验测定结果为阳性(++)4株、弱阳性(+)20株、阴性(-)3株。对细菌提取DNA,并PCR扩增16S rDNA序列,通过BLAST比对分析,并用MEGA软件建立发育树等分子鉴定手段,初步推断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为假单胞菌属、蜡样芽孢杆菌和不动杆菌属。
    12  牦牛VEGFA双荧光素酶载体构建及与miR-200b的靶向验证
    谢建鹏,陈平,王斐,何振富
    2023(8):745-749.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2
    [摘要](89) [HTML](0) [PDF 1.18 M](416)
    摘要:
    为探究微小RNA(miR-200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采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预测牦牛miR-200b与VEGFA可能存在结合位点,构建了VEGFA基因3′UTR区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载体。利用与目的miRNA靶种子序列相结合基因的突变序列,构建该靶基因的突变型重组质粒(pGL3-promoter-mut VEGFA),再进行重组质粒和目的miRNA的miRNA mimic的共转染实验。结果表明,预测到的miR-200b与VEGFA基因的3′UTR区存在结合位点。PCR进行扩增和测序之后,VEGFA基因3′UTR区的野生型、突变型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VEGFA野生型载体和miR-200b mimic的双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VEGFA突变型载体和miR-200b mimic共转染的双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 0.05)。说明VEGFA基因的3′UTR区能与miR-200b结合并抑制双荧光素酶活性,验证了VEGFA是miR-200b的靶基因。
    13  甘肃高山细毛羊及其杂种羔羊育肥效果分析
    沈慧
    2023(8):750-753.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3
    [摘要](82) [HTML](0) [PDF 589.36 K](388)
    摘要:
    为了解祁连山高寒牧区的羔羊育肥效果,给建立天祝县高寒牧区肥羔生产优化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选择甘肃高山细毛羊和波德代(♂)×甘肃高山细毛羊(♀)F1代羔羊(简称波甘F1代)各40只,进行为期60 d的全舍饲高效育肥,系统观测育肥期内2个群体的4类生长结果、5个屠宰性能指标和6个肉品质指标,计算育肥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经60 d短期育肥,波甘F1代平均日增重213.5 g/只,胴体重18.1 kg,屠宰率49.7%,均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波甘F1代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熟肉率、肉色、剪切力、失水率和pH均无明显差异(P > 0.05)。波甘F1代的大理石纹评分为3.73,显著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2.86(P < 0.05)。波甘F1代和甘肃高山细毛羊育肥期内的纯收入分别为308.2、182.0元。可见,2个群体经60 d的短期育肥,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且波甘F1代在育肥期内的生长结果和屠宰性能均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
    14  青贮方式对青贮玉米饲料品质及“平凉红牛”育肥效果的影响
    张小强,赵强,高永权,朱佩,吴丽娟,李等奎,张骞,王惠
    2023(8):754-757.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4
    [摘要](81) [HTML](0) [PDF 616.39 K](438)
    摘要:
    青贮方式会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进而影响到青贮饲料的饲喂效果。为筛选出青贮效果好,青贮饲料报酬及育肥效益高的玉米青贮方式。基于牛只体况,年龄、体重相近的原则,选取24头12月龄的“平凉红牛”阉牛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窖贮青贮玉米+精饲料,试验组饲喂裹包青贮玉米+精饲料,共饲喂90 d,比较裹包青贮玉米和窖贮青贮玉米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其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青贮方式下,全株玉米感官品质无差异,但全株玉米裹包青贮组干物质、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窖贮青贮组(P < 0.05);饲喂裹包青贮+精饲料组的“平凉红牛”平均日增重较窖贮青贮+精饲料组高7.14%,每头牛日纯利润比窖贮青贮+精饲料高3.24元。综上所述,裹包青贮方式可有效保存饲料原料养分,且饲喂效果明显。
    15  高寒阴湿区陇薯6号脱毒原种肥密配套模式研究
    黄伟,齐恩芳,贾小霞,谢奎忠,杨棪
    2023(8):758-762.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5
    [摘要](63) [HTML](0) [PDF 718.06 K](397)
    摘要:
    为探讨高寒阴湿区栽培陇薯6号脱毒原种的最佳氮磷肥用量及密度,为推广和应用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构建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三因素与陇薯6号脱毒原种产量(Y)之间的回归模型:Y=38.139+2.519X1-3.662X12-1.719X22-1.719X32。对模型解析寻优的结果表明,高寒阴湿区陇薯6号脱毒原种块茎产量大于33 t/hm2的最优栽培方案为:施N 168.22~204.87 kg/hm2、P2O5 104.98~165.02 kg/hm2,密度为47 497~57 503株/hm2。
    16  白银市平川区土壤与农产品硒含量特征及成因分析
    白斌,李城德
    2023(8):763-767.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6
    [摘要](147) [HTML](0) [PDF 683.04 K](431)
    摘要:
    为探明白银市平川区土壤硒分布规律和影响土壤中硒含量的因素,为保护和开发富硒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白银市平川区共采集土壤样本59个、农作物可食部分样品36个,通过检测分析土样全硒含量、土壤化学性状(铅、汞、镉、pH、有机质、有效硅、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与农作物可食部分全硒含量,研究了白银市平川区土壤与农作物全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川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29 mg/kg,高出甘肃省土壤全硒平均含量45.0%,且富硒土壤母质均为冲洪积物。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R2=0.32*)、有效硅(R2=0.35**)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平川区各农产品全硒含量大小依次为胡麻、枸杞、藜麦、菊芋、玉米、马铃薯。平川区土壤硒含量有区域差异,西北部高于东南部,且灌区高于旱作区。土壤母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硅含量是决定土壤富硒的主要因子,富集系数是各农产品全硒平均含量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17  施用氮肥对设施红地球葡萄氮素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强,刘伟,陈岩辉,胡芳,叶芳,牟德生,赵连鑫
    2023(8):768-774.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7
    [摘要](95) [HTML](0) [PDF 1.14 M](477)
    摘要:
    为给祁连山沿山区设施红地球葡萄氮肥合理施用及产量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指导。在4年生红地球葡萄大棚内,设置浅施(20 cm)和深施(40 cm)2个施肥深度,低氮(N 180 kg/hm2)、中氮(N 240 kg/hm2)和高氮(N 300 kg/hm2)3个氮素水平,研究氮肥施用对祁连山沿山冷凉区设施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深度相同时,氮肥施用量从180 kg/hm2增加到240 kg/hm2,葡萄发育期叶片和叶柄氮含量显著增加;氮肥施用量从240 kg/hm2增加到300 kg/hm2,葡萄发育期叶片和叶柄氮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明显增加。氮肥施用量相同时,随着施用深度的增加,葡萄发育期叶片和叶柄氮含量显著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明显增加。综合考虑葡萄产量、品质、果实发育期叶片和叶柄氮含量,以及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20 cm的施肥深度和240 kg/hm2的氮肥施用量为本试验条件下祁连山冷凉区设施红地球葡萄较为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
    18  胡麻漏油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张大志,胡冠芳,牛树君,杜明进,王玉灵,赵峰
    2023(8):775-777.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8
    [摘要](84) [HTML](0) [PDF 435.10 K](445)
    摘要:
    胡麻漏油虫是危害胡麻的常发性害虫,科学防控可确保胡麻产量和品质。基于近年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取得的胡麻漏油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最新成果,凝练制定出胡麻漏油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以及胡麻播种期、枞形期和盛花期3个阶段的综合防控措施。
    19  民勤蜜瓜连体拱棚一年两熟栽培技术
    王会青,段振佼,王军,陶永红,李剑中,魏伟业,唐星
    2023(8):778-781.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19
    [摘要](101) [HTML](0) [PDF 587.83 K](459)
    摘要:
    蜜瓜连体拱棚一年两熟栽培是民勤县近年来试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新模式,在民勤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起着承前启后、接续市场供应的作用。为给蜜瓜连体拱棚栽培提供技术指导,基于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从连体拱棚建设、品种选择、穴盘育苗、温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民勤蜜瓜连体拱棚一年两熟栽培技术。
    20  甘肃河西走廊灌区芦笋+娃娃菜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梁顺有,丁明元,杨桂玲,杨钧国
    2023(8):782-784. DOI: 10.3969/j.issn.2097-2172.2023.08.020
    [摘要](108) [HTML](0) [PDF 517.87 K](412)
    摘要:
    芦笋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定植后第3年才进入盛产期;种植前期产量低收益少。利用芦笋定植前期根系较小、行距较宽和娃娃菜株型小、根系浅的特性,在芦笋定植当年进行“芦笋+娃娃菜”间作生产,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早期收益。我们基于临泽县当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实践,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整地覆膜、灌溉系统配备、定植(移栽)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河西走廊灌区芦笋+娃娃菜间作栽培技术,为河西灌区芦笋-娃娃菜间作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