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莴笋炭疽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建议
    白滨 文朝慧 何苏琴
    2020(1):82-8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1.020
    [摘要](1377) [HTML](0) [PDF 471.27 K](716)
    摘要:
    分析了莴笋炭疽病的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结合产地环境提出了甘肃高海拔冷凉地区莴笋炭疽病防治建议。
    2  两种常用除草剂对芒果园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
    张生,覃建林,卢瑞
    2015(11):30-3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5.11.011
    [摘要](1038) [HTML](0) [PDF 2.55 M](613)
    摘要:
    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桂七芒果基地进行了30%草甘膦水剂和20%百草枯水剂2种常用除草剂对芒果园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草甘膦水剂和20%百草枯水剂各用量处理对芒果园中杂草有较好的防效,30%草甘膦水剂用量为6 000~9 000 g/hm2的处理,药后30 d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到了95%以上。20%百草枯水剂各处理在药后3 d时,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均达90%以上,药后7 d时除处理D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为93.91%外,其余处理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到了95%以上。30%草甘膦水剂在用量6 000 g/hm2以下对芒果树安全,20%百草枯水剂用量在4 500 g/hm2以下对芒果树安全。
    3  18个适宜甘肃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周文期,杨彦忠,连晓荣,王晓娟,何海军,周玉乾,刘忠祥,寇思荣
    2018(7):92-9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8.07.029
    [摘要](921) [HTML](0) [PDF 550.28 K](649)
    摘要:
    介绍了适宜在甘肃省范围内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18个,其中甜玉米品种有SBS903、超甜88、超甜白+黄、先农甜珍、超甜603,糯玉米品种有源糯1号、香甜糯868、天润糯1号、香甜糯9号、富友FNL80、垦白糯2号、紫玉糯839、瑞糯260、金玉糯856、航玉糯8号、甘甜糯3号、甘甜糯1号、白玉糯909。介绍了适宜甘肃应用的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4  玉米新品种强硕168选育报告
    南彩霞,张南冰,邓喆元
    2019(4):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9.04.001
    [摘要](88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玉米新品种强硕168是以N547为母本、泰548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种。2015 — 2016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强硕168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2 918.6、14 198.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分别增产9.7%、12.3%。2015 — 2016年参加河南省低密(67 500株/hm2)组玉米区域试验,强硕168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1 779.5、14 291.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分别增产9.8%、12.4%。2015年参加国家东华北组、黄淮海组、西南组玉米区域试验,强硕168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4 210.5 、12 957.5、15 720.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分别增产12.9%、10.7%、13.5%。 2016 — 2017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旱地组玉米区域试验,强硕168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3 235.9、15 912.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分别增产8.7%、10.1%。夏播生育期133~145 d,株高274~276 cm,穗位高112~114 cm,穗长21.9~25.2 cm,穗粗4.3~4.7 cm,轴粗2.7~2.8 cm,秃顶长1.0~1.4 cm,穗行数17.1~17.9行,行粒数36.9~42.5粒,千粒重313.2~324.4 g,出籽率82.2%。春播生育期135 d,株高300 cm,穗位105 cm,穗长31~35 cm,穗行数16.0~20.0行,行粒数50粒左右,出籽率88.9%。籽粒含粗淀粉74.06%、粗蛋白9.45%、粗脂肪3.90%、赖氨酸0.38%,容重745 g/L。高抗倒伏,耐涝性强,抗病性强。适宜在全国玉米产区年积温2 800 ℃的山川地种植。
    5  9个玉米新品种在垄沟种植模式下的比较试验初报
    穆灵仙
    2021(7):55-5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1
    [摘要](710) [HTML](0) [PDF 636.28 K](689)
    摘要:
    对9个玉米新品种在垄沟种植模式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崆峒区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以先玉1483最高,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1%;其次是玉源7879,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7%;正大1689排第3,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3%;先玉1321排第4,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4%;富友968排第5,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5%。上述5个玉米品种对大斑病和青枯病综合抗性也较强,可作为崆峒区海拔1 400 m以下区域垄沟种植的主推品种。
    6  脱青皮鲜核桃冷冻贮藏-解冻复鲜技术规程
    陈柏,颉敏华,吴小华,王学喜,王彦淳
    2020(12):96-9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12.022
    [摘要](706) [HTML](0) [PDF 313.12 K](566)
    摘要:
    从采收、脱青皮、清洗、干燥、分级、冷冻、贮藏、解冻复鲜、复鲜后运输和销售等方面规范了脱青皮鲜核桃冷冻贮藏-解冻复鲜技术。
    7  冬小麦套种冬瓜接茬玉米栽培技术
    李锦标
    2019(3):83-8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9.03.017
    [摘要](664) [HTML](0) [PDF 708.56 K](569)
    摘要:
    冬小麦套种冬瓜接茬玉米技术是指在冬小麦播种时预留套种行,在冬小麦生长中后期套种冬瓜,并在冬小麦收获后直接点播玉米的一种栽培模式。以来安县为例,对冬小麦套种冬瓜接茬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各技术环节进行了总结。
    8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选育报告
    李永生,王兴荣,张彦军,李玥,苟作旺,祁旭升
    2020(4):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01
    [摘要](641) [HTML](0) [PDF 568.25 K](1540)
    摘要: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3是以晋大70为母本、中作98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 —2017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 2 966.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8%。2018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 3 13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4.20%。该品种高产、品质优,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蛋白质(干基)417 g/kg、脂肪(干基)193.1 g/kg。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和陇南地区种植。
    9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7号选育报告
    李忠英,宛亮,张援文
    2020(4):4-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02
    [摘要](610) [HTML](0) [PDF 543.82 K](1452)
    摘要: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7号是以绵阳87-43为母本、自育品系8358-1417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8 — 2010年甘肃省区域试验(川区组)中,2 a平均折合产量 6 09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0.80%。在2010 — 2011年度甘肃省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52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平均增产5.20%。株高102.00 cm,穗长6.00~9.00 cm,千粒重44.10 g。籽粒含粗蛋白143.90 g/kg,湿面筋223.10 g/kg,沉降值24.30 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度抗病,成株期对条中29号、HY8、条中33号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对水4表现中抗,对条中30号表现感病。适宜在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种植。
    10  甘肃省小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刘广才 赵贵宾 李博文 尤艳蓉 周德录
    2020(1):70-7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1.017
    [摘要](606) [HTML](0) [PDF 747.28 K](679)
    摘要:
    介绍了甘肃省小麦生产基本情况,分析了甘肃省发展小麦生产的潜力、取得的成效、不同区域小麦应采取的主推技术与品种以及甘肃省小麦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落实惠农政策,确保农户受益;增加资金投入,强化财力支持;积极探索良种繁育供应体系;强化技术研发和模式集成推广;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技术领先;产学研结合,提升服务质量等发展对策。
    11  NaCl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姚彦红,康益晨,杨昕宇,李德明,潘晓春,李丰先,董爱云
    2020(4):36-42.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10
    [摘要](593) [HTML](0) [PDF 1.33 M](1698)
    摘要:
    为探明盐胁迫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定薯4号脱毒原原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以4个NaCl浓度处理模拟不同程度盐逆境,研究NaCl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品质、抗氧化系统、叶片超微结构及淀粉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及品质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SOD)及超氧化歧化酶(POD)含量(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叶片超微结构和淀粉粒形态发生变化。盐逆境严重抑制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盐逆境下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酚类物质含量及淀粉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12  甘肃河西走廊现代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对策
    王晓巍,陈静,张玉鑫,王志伟,马彦霞
    2020(4):76-81.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19
    [摘要](591) [HTML](0) [PDF 949.10 K](1624)
    摘要:
    根据河西走廊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和成效,结合生产及多年研究实践,分析指出了设施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智能化温室工厂化生产形式的设施农业;以提质增效为主提升传统日光温室生产能力;适度扩大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提高设施生产组织化程度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出台扶持政策补齐产业短板;实施专项行动推动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发展对策。
    13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 63 号选育报告
    王伟 张耀辉 汪石俊 宋建荣 李金昌
    2019(10).
    [摘要](580)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14  玉米新品种卫农998选育报告
    党根友,李新,罗湘宁,张文博,王兆川,徐卫军
    2021(1):1-4.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1.01.001
    [摘要](560) [HTML](0) [PDF 547.85 K](633)
    摘要:
    玉米新品种卫农998是以LWQ为母本、宁121为父本选育的高产优质长穗粮饲兼用品种。在2017年宁夏联合体引(扬)黄灌区中晚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卫农998平均折合产量为15 697.5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50%。在2018年宁夏联合体引(扬)黄灌区中晚熟玉米品种生产试验中,卫农998平均折合产量为15 711.0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94%。卫农998属中晚熟品种,株型紧凑,平均株高为301 cm。平均百粒重为36.3 g,平均出籽率为87.8%,容重776 g/L。籽粒含粗蛋白质(干基)87.8 g/kg、粗脂肪(干基)35.8 g/kg、粗淀粉(干基)755.6 g/kg、赖氨酸(干基)2.8 g/kg。田间生长整齐,出苗快、苗势强,结实性好,高抗腐霉茎腐病,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抗倒伏,丰产稳产,品质优,适应性强。适宜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中晚熟玉米种植区及类似生态气候区域种植。
    15  永登县高海拔地区红笋黑白双层地膜一年两茬栽培技术
    李硕
    2020(4):66-67.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16
    [摘要](550) [HTML](0) [PDF 315.09 K](1404)
    摘要:
    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播种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永登县高海拔山区红笋双层地膜一年两茬栽培技术。
    16  紫叶莴笋新品种红竹2号选育报告
    刘明霞,陶兴林,朱惠霞,杨海兴
    2020(2-3):8-10.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2.003
    [摘要](535) [HTML](0) [PDF 477.72 K](697)
    摘要:
    红竹 2 号是以小披针紫叶莴笋红竹为母本,以圆叶绿莴笋15Q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多年定向选择育成的耐抽薹紫莴笋新品种。该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无莲座期,耐抽薹,抗病。春季栽培从定植至采收初期89 d,抽薹期94 d,比对照品种晚抽薹11 d。肉质茎长棒型,叶型椭圆形,叶紫红,茎皮紫斑明显,肉质茎翠绿,香味浓郁、品质优良。平均单株重0.9 kg。适宜在甘肃省兰州、榆中、永登、天祝、永昌等地以及相同气候区域春秋季露地种植。
    17  5种茎叶除草剂对春播豌豆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张丽娟,王昶,闵庚梅,杨晓明
    2018(5):6-9.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18.05.003
    [摘要](535) [HTML](0) [PDF 505.05 K](412)
    摘要:
    为确定对春播豌豆安全高效的除草剂种类及其剂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5种茎叶除草剂进行防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除草剂均可用于豌豆田。其中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450~600 mL/hm2总防效最好,480 g/L灭草松水剂3 000~4 500 mL/hm2、10%精喹禾灵乳油900 mL/hm2、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45 g/hm2和24%烯草酮乳油675 mL/hm2均可有效防除豌豆田杂草。10%精喹禾灵乳油900 mL/hm2和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30~45 g/hm2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均较对照增产10%以上。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450 mL/hm2处理较对照增产9.59%。综合考虑除草效果和安全性,推荐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450 mL/hm2、480 g/L灭草松水剂3 000 mL/hm2、10%精喹禾灵乳油900 mL/hm2和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45 g/hm2用于豌豆田杂草防除。
    18  植物挥发物对小菜蛾行为的调节研究综述
    王诗琪,张啦,王占娣,仲一卉
    2020(4):82-86.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20
    [摘要](524) [HTML](0) [PDF 778.81 K](968)
    摘要:
    小菜蛾是一种世界范围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植物害虫。长久以来小菜蛾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导致农药残留大、环境污染和昆虫抗性增加等问题。通过挥发性气味调控昆虫行为,是控制害虫危害是较生态、绿色的方法。综述了植物源挥发物质及信息素对小菜蛾行为调节方面的研究,为小菜蛾绿色防治提供借鉴。
    19  施用污泥堆肥对龙葵生长及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朱秀红,温道远,韩晓雪,杨金橘,茹广欣
    2020(4):17-23.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06
    [摘要](510) [HTML](0) [PDF 1.30 M](933)
    摘要:
    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0、5%、10%、15%、20%)的城市污泥堆肥对龙葵生长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及混合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以探究城市污泥堆肥农用潜力。结果表明,城市污泥堆肥不同施用比例下,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施用污泥堆肥不同比例的龙葵植株干重从大到小顺序为5%、10%、15%、 0(CK)、20%,当施用比例为5% 时,龙葵的干重达最大值5.04 g,较对照不施城市污泥堆肥提高了49.81%。土壤中的重金属 Cu、Zn、Pb、Cr、Cd 等含量均随污泥施用比例的增加逐渐升高,但均不超过污泥农用泥质B级标准。混合土壤中的重金属被龙葵富集,富集量随堆肥的用量逐渐升高。低浓度下(施用比例为5%)龙葵生长良好,对混合土壤有很强的耐受性,高浓度(施用比例为15%~20%)会对龙葵植株产生毒害作用,甚至导致植株凋亡。综上分析,低浓度(5%)为最适宜龙葵生长的污泥堆肥施用浓度。
    20  新垦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
    张平良,郭天文,曾骏,刘晓伟,李城德,谭学莲,张美兰
    2020(4):62-65.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20.04.015
    [摘要](510) [HTML](0) [PDF 576.38 K](1393)
    摘要: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培肥原则、培肥技术、培肥期限等方面规范了新垦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甘肃农业科技》更名暨《寒旱农业科学》首刊号征稿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