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省级农业科技创新机构,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部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占地396.0亩;兰外张掖、榆中、黄羊3个试验场共有土地9252.3亩,秦王川试验基地占地459.0亩,全院总占地10107.3亩。现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共25.83万㎡,其中科研、办公设施建筑面积4.32万㎡,试验设施建筑面积1.95万㎡,职工住宅建筑面积18.22万㎡,公用辅助设施建筑面积0.72万㎡,仓储用房建筑面积0.62万㎡。全院固定资产原值共计2.3亿元(不含土地价值)。 内设机构有: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加挂老干处)、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财务资产管理处、科技成果转化处、科技合作交流处、后勤服务中心。 下属单位有: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所、小麦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林果花卉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加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加挂中药材研究所)、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在张掖市甘州区、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兰州市榆中县设有3个试验站(场)。 全院核定事业编制781个,实有在职职工690人,另有企业编制职工106人。有专业技术人员618人,其中:博士110人、硕士232人,高级职称人员382人(正高级12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人、神农青年英才1人、国家级优秀专家3人、省优秀专家14人、省拔尖领军人才4人、省领军人才28人、省科技功臣2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3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5人。
主要职能是:承担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任务,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农业生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推进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服务;开展农村发展战略以及农业经济和信息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库服务;引进、培养农业科技高精尖人才,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有: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新品种选育,旱区农业资源与环境(绿洲节水、旱作农业),农业重大病虫草害监测及绿色防控,蔬菜新品种选育及设施农业,林果花卉新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栽培,中药材与经济作物良繁及高效种植,牛羊新品种选育及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精深加工,农业信息与农业经济(编辑出版科技期刊《寒旱农业科学》),农业智能装备研发。
建有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6个、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19个,院级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技术)中心13个。在全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建有24个综合试验站,400多个农村基点,科研试验用地面积约8500亩。
建院以来,农科院人秉承服务三农、吃苦耐劳、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农科精神”,致力于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强院、创新兴院、开放办院”,以给甘肃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己任,加强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移转化、加快人才培养、加大创新能力建设,翻开了事业发展新篇章。牵头成立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凝练提出并组织实施以协同创新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实施甘肃省名特优农畜产品品质标识工程,编研出版5部省级农业科技绿皮书,与省广电总台合作开发制作IPTV-甘肃农业科教频道“话农点经”栏目。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自觉担负助推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光荣使命,主动参与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对口精准科技帮扶行动。“事事有声音、处处留脚印、年年有进步、人人能出彩”的价值追求得到了生动体现。 http://www.gsagr.ac.cn/
年第卷第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